- 種子
- 喬木類
- 灌木類
- 竹類
- 水生植物
- 藤本植物
- 一二年生草本花
- 球根花卉
- 宿根花卉
- 多漿類植物
- 陰生植物
- 草坪地被
-
其他草本植物
- 基地
- 喬木類
- 灌木類
- 竹類
- 水生植物
- 藤本植物
- 一二年生草本花
- 球根花卉
- 宿根花卉
- 多漿類植物
- 陰生植物
- 草坪地被
-
其他草本植物
- 綜合應用

- 供應大葉黃楊球
- 產品類別:園林花卉 > 基地 > 黃楊
- 產品報價:未填
- 聯系地址:沭陽縣顏集鎮花木區
個人名片
- 聯系人李東建 (經理)
- 手機15151188821
- 電話0527-83397525
- 傳真0527-83397199
- 郵箱stmm525@163.com
供應大葉黃楊價格--蘇仁苗木園藝場常年供應大葉黃楊(冬青)綠化苗、綠化球;大葉黃楊(冬青)綠籬苗40公分-60公分。冠幅;50-70-80-1米-1.米-1.5米-1.8米-2米大葉黃楊球、冬青球
大葉黃楊又叫冬青屬灌木或小喬木,高0.6-2米;小枝四棱形,光滑。葉革質或薄革質,卵形、橢圓狀或長圓狀披針形以至披針形,葉面光亮,僅葉面中脈基部及葉柄被微細毛,其余均無毛?;ㄐ蛞干?,花序軸長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無毛;苞片闊卵形,雄花8-10朵,雌花萼片卵狀橢圓形。蒴果近球形,長6-7毫米,宿存花柱長約5毫米,斜向挺出?;ㄆ?-4月,果期6-7月。
植物名稱 | 高度 | 冠幅 | 單價 | 數量 | 用途 |
大葉黃楊 | 40公分-45公分 | 15公分 | 0.55/棵 | 不限 | 綠籬苗 |
大葉黃楊球 | 60公分 | 50公分 | 10元/棵 | 不限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80公分 | 70公分 | 18元/棵 | 不限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1米 | 80公分 | 25元/棵 | 不限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1米 | 1米 | 45元/棵 | 不限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1.2米 | 1.2米 | 90元/棵 | 不限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1.5米 | 1.5米 | 200元/棵 | 量大 | 綠化球 |
大葉黃楊球 | 1.8米 | 1.8米-2米 | 600元/棵 | 量大 | 綠化球 |
生長習性
?大葉黃楊(冬青)喜光,稍耐陰,有一定的耐寒力,在淮河流域可露地自然越冬,華北地區需保護越冬,在東北和西北的大部分地區均作盆栽。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微酸、微堿土壤中均能生長,在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長迅速,分枝也多。
品種分類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以下4種:
金心大葉黃楊
干皮灰褐色,小枝和葉柄均為淡黃色,葉片中央呈金黃色。
銀邊大葉黃楊
葉柄和小枝呈白綠或灰色,葉片邊緣具很狹的銀白色條帶。
金邊大葉黃楊
葉緣金黃色
北海道黃楊
頂端鈍圓,主要特點為頂梢粗壯,頂端優勢明顯,主干明顯,單干直上,表現出優良的喬木特性,生長較快,年高生長量可達70-170厘米,平均生長量約為70厘米,5年生苗可達3米以上。冬季整個樹冠仍保持綠色,耐寒、抗旱,成樹能忍受-23.9℃的低溫。引自日本北海道,適合在中國華北、西北及以南地區栽植。
大葉黃楊工程苗40公分以上高度0.55元/棵批發價格,大葉黃楊球50冠幅10元/棵,80冠幅35元/棵,1米冠幅45元/棵,1.2米冠幅90元/棵,1.5米冠幅200元/棵,1.8米冠幅600元/棵,量大質優。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可采用扦插、嫁接、壓條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極易成活。
硬枝扦插在春、秋兩季進行,扦插株行距保持10厘米×30厘米,春季在芽將要萌發時采條,隨采隨插;秋季在8-10月進行,隨采隨插,插穗長10厘米左右,留上部一對葉片,將其余剪去。插后遮陰,氣溫逐漸下降后去除遮陰并搭塑料小棚,翌年4月份去除塑料棚。夏季扦插可用當年生枝,2年生枝也可,插穗長度10厘米左右。園藝變種的繁殖,可用絲棉木作砧木于春季進行靠接。壓條宜選用2年生或更老枝條進行,1年后可與母株分離。
主要價值
園林
大葉黃楊(冬青)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可栽植綠籬及背景種植材料,也可單株栽植在花境內,將它們整成低矮的巨大球體,相當美觀,更適合用于規則式的對稱配植。
- 肥料推薦
- 農藥推薦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