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針卷蛾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陜西、河北、甘肅、北京、河南等地。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7mm,翅展15-19mm,唇須前伸,略向上舉,第2節膨大,末節隱藏在鱗片中。雌蛾前翅有緣褶,灰褐色并有深褐色基斑。臀角處有6條黑色短紋,前緣白色鉤狀紋清楚。臀角處有紋,但界限不太清楚。雄蛾后翅淡褐色,前翅無前緣褶。
卵橢圓形,長約0.8-1mm,黃白色,有光澤,半透明,即將孵化時為紅褐色。
幼蟲長8-10mm,頭部淡褐色,背板暗褐色,近后緣中間色澤較淺,臀板黃褐色。
蛹紡錘形,長5-6mm,茶褐色、腹部2-7節前后緣各有1列小刺,前列為大。
發生規律
1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地面繭內越冬。來年3月底4月初化蛹,成蟲3月下旬開始羽化,4月中旬為盛期。5月上旬為末期,多在18-20時羽化,成蟲在傍晚前后活動最盛,此時成蟲常成群圍繞樹冠飛翔,夜晚多集中在松蚜所排出的分泌物上取食,進行補充營養。成蟲趨光不強,交尾多在18-20時進行,20-23時產卵為最多,卵散產在針葉上,少數產在嫩枝上。喜在15-25年生的松樹上、林緣或稀疏的林木上產卵?;顒虞^少。成蟲每雌產卵45-48粒,成蟲壽命5-12天。卵期3-7天。
初孵化幼蟲在針葉上爬行,多選擇2年生葉上危害,當年生的新葉很少侵害。幼蟲侵害部位多在針葉近頂端處。侵入后,一般先由侵入孔的上部開始危害,幾乎吃到針葉的頂端,然后再向下蛀食;但也有由下向上蛀食的。幼蟲在1個針葉內很少轉移。但被侵害針葉如遇機械損傷,或因食料不足,則可蛀孔外逃,重新侵害別的針葉。幼蟲僅食葉肉,而不食表皮。針葉被害后變成空筒,逐漸枯萎脫落,幼蟲常在內向外蛀孔鉆出,吐絲綴葉,將6-7束針葉綴織一起,在其內取食活動。使針葉枯黃脫落。每年晚秋到來年早春,被害樹冠布滿成束針葉,一片枯焦。9月初幼蟲老熟吐絲下垂,在地面吐絲連綴雜草、土粒、碎葉上結繭越冬。一般在樹冠下有浮土、枯草、碎葉處越冬最多。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營造混交林,加強撫育,增強樹勢,并注意林區衛生,清除地面落葉,集中燒毀,減少越冬蟲源;在越冬幼蟲活動前,剪除被害梢、果,集中燒毀。
?。?)化學防治。
第1代幼蟲孵化期,在樹梢上噴灑25%蛾蚜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殺螟松500倍液每10天1次,連續噴2次。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