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花螟蛾
分布與危害
大麗花螟蛾又名玉米螟,為大麗花的一大害蟲。該蟲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北方地區受害嚴重。幼蟲蛀食大麗花、菊花、青楊、美人蕉、唐菖蒲、棕櫚、麻等園林花卉植物。受害嚴重時,大麗花全部莖部幾乎被蛀害,不能開花。受害植物莖部易折,不能開花,莖稈上部枯黃死亡并能感染菊花、玉米等作物。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13毫米,翅展24毫米左右,前翅淺黃色或深黃色,上有兩條褐色波浪狀橫紋;頭胸黃色。
卵:短橢圓形或卵形,稍扁,長約1毫米,黃或黑褐色。
幼蟲:老熟時體長約19毫米,寬1.8毫米左右,背中央有一條明顯的褐色細線,頭紅褐色。
蛹:體長約14毫米,紡錘形,黃褐或紅褐色。
發生規律
該蟲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2代,幼蟲在莖稈內等處過冬。翌年5月中旬幼蟲在莖稈內化蛹,5月下旬成蟲羽化。喜在花芽或葉柄基部產卵。成蟲有趨光性,白天靜伏葉背等陰處。夜間產卵在葉背面,成塊狀、魚鱗形排列。幼蟲危害期分別發生在6月至7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10月份,尤以8、9月份危害最嚴重,此時正好是大麗花的花期。幼蟲有轉移危害的習性。被害植物莖稈被蛀空,上部枯黃而死,嚴重影響節日花壇擺花及觀賞。出現幼蟲蛀莖危害后,孔外粘有黑色蟲糞、污染莖葉。10月下旬,幼蟲在莖稈內越冬。
防治方法
1.于5、6月間在幼蟲初為害期往被害處涂1:10的80%敵敵畏糨糊、滅殺初蛀入莖的幼蟲。
2.對已蛀入深處的大齡幼蟲,可用注射針從排糞孔往內注射100倍的20%菊殺乳油等。
3.栽種大麗花地點勿與玉米、高粱等作物地塊貼近,冬季勿在附近堆放玉米秸稈;及時處理大麗花莖稈等,以減少蟲源。
4.入冬收藏大麗花塊根時,應嚴格檢查剪口下的橛內不要帶蟲。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