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象鼻蟲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竹產區,是竹類的主要害蟲。以幼蟲蛀食竹筍,使筍枯死,還會蛀食1米多高的嫩竹,使其生長不良,節間縮短,攔腰折斷,造成頂端小枝叢生以及嫩竹縱裂成溝等畸形現象,結果使嫩竹腐敗。形態特征 竹象鼻蟲有竹大象甲、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三種。竹大象甲成蟲體長21—23毫米,體寬8.3—15毫米,雄性較??;體呈梭形,紅棕色有光澤,觸角及口吻均為黑色;前胸后緣中央有一大黑斑,肩部各有一個黑斑,鞘翅上各有點刻成縱橫9條;卵橢圓形,長3毫米,光滑無色透明;幼蟲乳黃色,長20—45毫米,頭棕色,體胖多皺紋,有淡灰色背線一條;蛹白色;長約30毫米。竹一字象甲成蟲體長為竹大竹象甲的1/2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鞘翅各有兩個黑斑,卵長與大象甲相同,蛹長為大竹象甲的1/2左右。小竹象甲體長為大竹象甲的1/3左右。前胸背板有一字形黑斑,小背板黑色,鞘翅各有5個黑斑,卵長為大象甲的1/2左右,蛹長為大竹象甲的1/3左右。發生規律 竹大象甲一年一代,以成蟲在土中越冬。次年6—7月新筍長強后,成蟲出土在竹筍上取食、交尾和產卵。卵多產于筍梢部,產卵前成蟲在筍梢咬孔,將卵產入其中,每孔產卵1—2粒,孔口濕或有纖維狀突出物,卵經3—7天孵化。幼蟲期15—19天。老熟幼蟲在被害部位咬孔落地,然后鉆入土內深8—10厘米深處筑土室化蛹,成蟲羽化后在土中越冬。從卵至成蟲歷時為1個月。每年5—10月均可為害,尤其以7—8月最盛。成蟲出土后,多在8—10時飛翔活動,成蟲有假死性。一字竹象甲和小竹象甲成蟲在5—6月出土,白天活動,以筍補充營養,將筍啄成許多小洞,頭部向下啄產卵孔,然后產卵;卵3—5天孵化,幼蟲在筍內蛀食,經20天左右,幼蟲老熟咬破筍殼入土做繭經15天左右化蛹,蛹期15天,羽化后的成蟲在土繭中越冬。
防治方法
(1)竹筍套罩:用竹絲等材料做成圓錐形罩,自5月上旬開始,將剛出土的竹筍套上罩,可以防治成蟲產卵為害。
(2)捕殺成蟲:結合冬墾殺死土中的成蟲。成蟲出土后,中午隱藏在陰涼的竹葉底下,可捕捉殺死。
(3)藥劑防治:成蟲產卵期用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滴滴畏1000倍液,噴灑筍尖,每7天噴1次即可。用40%樂果乳劑3—6倍液,在成蟲產卵后5天內涂刷蟲孔(成蟲產卵后1天,蟲孔新鮮,青而濕;2天灰白帶青;3天灰黑色而干燥;4天只露少量纖維;5天不見纖維,只見蟲屎),防效顯著。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