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蚜蟲
分布與危害 竹蚜蟲有四種,即竹后粗腿蚜(新種)、竹色蚜、竹梢凸唇斑蚜和矢竹斑蚜。浙江省臨安市森林防護站首先對竹蚜的發生規律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研究。竹蚜蟲在新竹抽枝展葉時為害最嚴重,其他各月份都有為害。該蟲群集于新枝、嫩葉上吸食液汁,并導致產生煤污病,嚴重影響竹子生長,使竹筍產量大幅度下降。形態特征 蚜蟲,蟲體小,橢圓形,具刺吸式口器,分有翅型與無翅型兩種,成蟲2毫米左右(圖5)。竹后粗腿蚜,體淡黃色,一對復眼為紫紅色,卵初產時嫩黃色,10余天后漸變灰棕色,不久變黑色。竹色蚜為黑色蚜蟲。竹梢凸唇斑蚜為綠色蚜蟲(若蚜有紅、綠兩種顏色,有翅蚜綠色為多)。矢竹斑蚜為黃色蚜蟲。發生規律 竹后粗腿蚜1年20余代,以卵于11月中旬在葉背過冬,翌年3月份孵化,由有翅蚜進行孤雌生殖。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10~15只,10天左右繁殖1代,11月上旬,若蚜分化雌雄蚜,交尾后產卵,每雌產卵3~5粒。分布于林緣的比分布于林內的多,竹林密度低的比密度大的多。
竹色蚜1年30余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月月為害竹子,由無翅母蚜和有翅進行孤雌生殖,從小蚜發育成母蚜需10~12天,1只母蚜能生小蚜30~40只,每只有翅生殖小蚜5~11只。其分布與竹林稀密、竹園內外無關系。
竹梢凸唇斑蚜1年50余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氣溫在10℃以上,5~8天繁殖1代,冬季8~10天繁殖1代,由有翅蚜營孤雌生殖。每只有翅蚜生小蚜7~20只。其分布與竹林年齡、密度、地域無關。
矢竹斑蚜,1年數十代,無越冬蟲態和越冬階段,一年四季繁殖,以有翅蚜營孤雌生殖,4~6天繁殖1代,1只有翅蚜能生小蚜4~8只。它較多地分布于成林和密度大的竹林中,竹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關。矢冠下部和林內弱光處較多;與竹林區域、年齡無明顯的關系。
防治方法 ①保護飄蟲、草齡、食蚜蠅、蚜繭峰等蚜蟲天敵,以蟲治蟲。
?、诨瘜W防治:
一是竹冠噴霧法,主要適用于低矮竹林和密度稀的竹林,用5%蚜虱凈或2.5%功夫乳油或20%殺來菊酯1000~2000倍液噴霧。
二是放煙法,主要適用于大面積、密度大的竹林。在清晨或氣壓較低的陰溫天氣,每667平方米用敵萬煙劑1~2千克放煙,防治效果可達99%以上。
三是竹稈涂藥法,適用于密度小、竹稈高大的竹園。5~6月份用乙稀甲胺磷對水1~2倍直接涂新竹竹稈,下半年對老竹竹稈刮1節或2節涂稈。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