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八星天牛
分布與危害
國內河南、陜西、湖南、江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廣東、福建、臺灣等地有發生。
幼蟲在韌皮部蛀食,蟲道不規則,并逐漸深入木質部為害。成蟲羽化后補充營養,啃食1年生的枝條皮。被害樹木生長衰弱,使果實早期脫落,甚至枯死。形態特征 成蟲 體長51-68mm,寬17-22mm,體棕褐色,被灰白色絨毛。觸角端疤開放,各節生有棕褐色細毛,自第3節起各節內側有多數縱行細齒,以第3節的最大;第3-10節各節末端內側突起呈刺狀,以第9節最大。頭胸間有1圈金黃色絨毛。前胸刺突發達,背面有2個橙紅色腎形大斑,小盾片白色。鞘翅基1/4區生許多疣狀顆粒,肩刺向前方突出,多數個體的鞘翅上生有12個橙紅色斑點,4個在基部1/3區,呈倒矩形排列,前后2斑常有連接;4個在中部1/3區,呈長方形或正方形排列,此區前列側方有2個小斑,翅端1/3區有2個小斑。身體兩側自眼后起至尾端止有白色寬帶。觸角較體略長,鞭節內側刺突不及雄蟲發達。
卵 長橢圓形,略扁平,長7-8mm,寬2-3mm。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00mm,最長可達120mm。體圓筒形,黃白色,體表密布黃色細毛,頭部棕黑色。上顎強大,黑色。
蛹 初化蛹為黃白色,將羽化時為黑褐色。
發生規律
年生代數因地而異,一般3-4年發生1代,以成蟲或幼蟲在樹干內越冬。來年5月下旬越冬成蟲飛出,在嫩枝上啃食表皮,補充營養,嚴重時將表皮啃光,形成環割狀切斷輸導組織,使上部枝梢枯死,并影響當年桐果產量。性成熟后交尾產卵,雌雄成蟲均能多次交尾。成蟲喜擇生長良好3年生油桐樹上,距地面7cm以下的樹干基部咬1扁圓形刻槽,深達木質部,每槽產卵1粒,爾后分泌膠狀物覆蓋卵粒于刻槽內。有卵的刻槽表面稍有突起,故易識別。每次交尾后產卵3-5粒,一生產卵50-70粒。卵歷期7-10天,初孵幼蟲在韌皮部與木質部之間蜿蜒蛀食。略大后進入木質部取食,進入孔扁圓形,蛀道不規則,上下縱橫,一般都是向下取食,切斷樹木輸導組織。大幼蟲往往爬出孔口在樹皮下大面積取食邊材,有時受害面積達100cm,一遇驚,即迅速退回洞中,排出的糞便、木屑充塞在樹皮下,使樹皮膨脹開裂。蟲齡越大,排出的木屑越粗越長。幼蟲老熟后于7-9月在木質部邊材處筑蛹室化蛹。蛹期60天左右。9-10月上旬羽化,成蟲在蛹 室內越冬,來年4月開始咬一直徑約2cm的圓洞飛出。
防治方法
?。?)嚴格執行檢疫,防止苗木、木材傳播。
?。?)加強林區管理。
適地適樹,營建隔離帶,科學肥水,提高樹勢,減少為害;根據成蟲活動習性,可人工捕捉。
?。?)保護與利用天敵。
?。?)藥劑防治。
在早春樹木發芽期或樹木落葉前用30%高效氯氰菊酯可濕性膠囊劑400-600倍藥泥或棉球堵塞蟲洞;成蟲出現補充營養期,向樹冠上噴灑該藥4000-6000倍液均能取得理想防治效果。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