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毒蛾
分布與危害
分布于黑龍江、遼寧、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形態特征
成蟲 體暗灰帶淡褐棕色。雄蛾體長14-16mm,翅展35-40mm;雌蛾18-20mm,翅展45-50mm。觸角灰白櫛齒黃褐色。前翅灰白色,具多條不規則的鋸齒狀曲折和波狀黑褐色斑紋;后翅雌蛾暗灰色,雄蛾灰黑色,基半部色較淺;前后翅反面中央都有一顯明的灰黑斑。
卵 圓饅頭形,直徑0.8-0.9mm,灰白色,頂部色較暗。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35-40mm,體棕黃色,有毛瘤,雜有不規則的青黑色斑點和縱線,散披黑色長毛。頭橘紅色。前胸及第8腹節背面兩側各有藍黑色的長毛束,腹背第1至第4節生有黃褐色毛刷,豎立如馬鬃,第7腹節背面有翻縮腺。
蛹 長12-15mm,寬約6mm,褐色背面有毛叢。
發生規律
年生代數因地而異,河南1年發生2代,華南及廣西北部年 3 代,廣東1年4代,均以蛹越冬。河南地區次年4月下旬成蟲羽化,羽化時間多在當晚或黎明,成蟲趨光性強,交尾時間可長達1天。交尾后當晚即可產卵,卵產在松針上排列成團,每團50-60粒,1只雌蛾可產卵250粒左右。卵歷期第1代8-9天,第2代6-7天。初孵幼蟲能吐絲下垂,借以擴散。幼蟲共7齡,1-2齡取食針葉邊緣,3齡后取食整葉,食量很大,1頭蟲1代要吃針葉250-300枚。第1代幼蟲5-6月為害,至7月上、中旬下樹結繭化蛹,大部分繭在林間石塊下、土洞內、雜樹樁空隙間,少數結在松樹皮裂隙和分枝部位。7月底-8月上旬成蟲羽化,8月中、下旬第2代幼蟲發生為害。9月底、10月初第2代幼蟲老熟,先后下樹結繭化蛹越冬。蛹有許多寄生天敵,其中以寄蠅、姬蜂、小繭蜂較常見,寄生率可高達40%以上,對抑制此蟲大發生有一定作用。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營造混交林,結合撫育加強林區衛生,清除林間落地葉片,剪除受害枝,集中燒毀;根據此蟲有群集在林間石塊下、樹樁凹洞里結繭化蛹的習性,組織人工采繭撲殺,繭收集統一處理。
?。?)物理防治。
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可于成蟲羽化盛期,燈光誘殺。
?。?)化學防治。
幼蟲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滅幼脲3號2500倍液噴霧,或2.5%敵殺死5000-8000倍液噴霧,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
注意引放天敵,如施用蛹期寄生蜂等,還可用2.5×109/mL的核型多角體病毒或質型多角體病毒噴霧,對4-5齡幼蟲,12天后校正死亡率分別達73%和79.1%,可進一步研究利用。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