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絨野螟
分布與危害
竹絨野螟(Crocidophora evenoralis 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我國分布于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等地,主要為害毛竹、慈竹。
幼蟲卷葉取食,嚴重為害影響下年度出筍。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9-14mm,翅展26-30mm,體金黃色,翅外緣有1條黑褐色寬邊,外緣與緣毛間有1列黑點,前翅橫線3條;后翅橫線1條。
卵:扁橢圓形,長徑1.1-1.2mm,乳白色。卵塊呈魚鱗狀排列。
幼蟲:體長20-28mm,淡黃色,前氣門前有1塊,中后胸兩側各有3塊揭斑。
蛹:長13-16mm,紅棕色。發生規律 1年1代,以2-3齡幼蟲于當年小年竹竹葉上卷1片葉為苞在內越冬。2月下旬幼蟲卷3片葉為苞取食。幼蟲喜棄舊苞結新苞為害,幼蟲老熟前由苞葉多達10片,竹上空苞率達90%。4月底幼蟲老熟于中苞中化蛹,5月中旬成蟲羽化,飛出竹林以櫟(栗)花蜜為補充營養,1株大栗樹,可誘數千頭蛾,一周后雌成蟲飛向當年小年竹林產卵,卵產于葉背,每卵塊有卵15-52粒,成蟲有趨光性。卵經5-8天孵化,初孵幼蟲分散爬行,每頭幼蟲選1片葉縱折成餃子形蟲苞,幼蟲于苞中越夏。秋天幼蟲偶到葉尖取食上表皮,脫1-2次皮越冬。天敵種類多,有長尾藍雀、畫眉、小噪鳥等取食幼蟲及成蟲;蜘蛛、螞蟻、步甲捕食幼蟲;絨繭蜂寄生幼蟲。卵有赤眼蜂。踴期有甲腹繭蜂。寄生菌主要為白僵菌,一般寄生率為25-32%,最高可達 65%。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結合竹林撫育,清除林間、林緣小灌木,減少蜜源植物;冬季削山松土,可以增加過冬幼蟲死亡。
?。?)物理防治。
根據成蟲趨光性,于成蟲盛發期設置黑光燈進行誘殺。
?。?)生物防治。
注意引放天敵,并加以保護,發生不重時盡量不要施用農藥??稍?月底于小年竹林內釋放寄生蜂,每畝7萬頭。
?。?)化學防治。
在3月中下旬,于竹林噴撒2.5%敵百蟲粉,每畝3kg,或90%晶體敵百蟲、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農業網” (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
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園林網(http://www.coidanet.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轉載的稿件,以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已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寵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